育儿知识大全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妈妈社区 > 百科

血浆黏度正常值多少(血浆粘度值低是怎么回事)

时间:2023-12-04 关注度:6915 作者:彩虹在奔跑

什么是血浆黏度?

血浆黏度正常值多少(血浆粘度值低是怎么回事)

血浆黏度是指血液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。在正常情况下,人体的血浆黏度应该处于一定范围内,这样才能保证全身器官和组织得到足够的供氧和养分。

如果血浆黏度过高,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;如果血浆黏度过低,则可能导致出血等问题。

正常值是多少?

目前临床上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血浆黏度范围为1.4-1.8mPas(毫帕秒)。不同年龄段、性别、季节、海拔高度等因素都会对正常值产生一定影响。比如说,在高寒地区生活的人群中,他们的血浆黏度相对较低,而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群中,他们的血浆黏度相对较高。

此外,还有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血浆黏度异常。比如说肝病、肾病、血液病等,都可能导致血浆黏度升高。而贫血、低蛋白血症等则可能导致血浆黏度降低。

如何维持正常值?

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浆黏度,我们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:

1. 控制体重:过度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,也会影响血浆黏度。所以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。

2. 合理饮水:身体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但是过量饮水也不利于身体健康。一般来说,成年人每天应该喝约2000ml左右的水。

3. 多吃水果和蔬菜: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,有助于防止氧化应激对血管造成损害,并且能够减轻粘滞度。

4. 做适当运动: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降低血浆黏度。但是过量的运动会产生相反的效果,因此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。

总之,要保持健康的血浆黏度,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、饮食习惯和心态。在平时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,有问题及时就医。